主页 > 旅游路线 > 芦熙霖的生活与事业

芦熙霖的生活与事业

口号:行走都市,品食天下!

向往:背包走天下是他的梦想,属于典型的“漫游型背包客”,通俗的说就是完全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只有时间限制的背包客。“准备去哪里?”“坐什么车?”“去玩什么?”这些问题在他眼里通通得不到答案。他所推崇的旅行理念是:像风一样,刮到哪儿是哪儿。

宗旨:行走在都市的边缘!

信仰:没有旅行过,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,没有冒险过,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!

“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”听上去浪漫无比,但没有资金的支持仍然寸步难行。“北漂”芦熙霖用了5年时间攒够环球旅行的费用,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周密计划,2014年4月14日他将和女友一起踏上环游之旅。

2014年年初,芦熙霖和女友辞去了工作, “我们一路上准备骑摩托车,从西藏出境至尼泊尔开始环球旅行。”芦熙霖说,从尼泊尔开始,经过中亚、西亚、进入欧洲,再到非洲,从南非辗转至我国台湾、香港,最后回到内地,游遍25个国家和地区,历时大约一年左右。

存在·感知——没有终点的新生 没有起点的“侣行”

对本次旅行,网上也引起了热议,支持者纷纷送上祝福甚至邀约结伴而行,疑惑者则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。我们将通过采访,来解读他们旅行的初衷,以在线追踪、网络报道的方式,全景记录和展现他们路上的点滴。

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,为了确保旅行顺利,针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,他们做了半年的精心筹备,包括制定路线、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、学说各国家语言、了解沿途地形地貌、掌握急救知识、购置装备等。对于他们的旅行路线,芦笛对记者说:“我们计划骑摩托车走过亚欧非三大洲,穿越25个国家,包括苏丹、索马里、伊朗、巴基斯坦等危险地区,而且还将途径西藏、索马里、卢旺达和南非等号称世界上最复杂的线路,预计全程约十万公里。”

当被问及此次旅行的意义时,芦笛说: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,也不能将生命交给已经确定的程序,既然我们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,一直在思考存在的价值,那为什么不把答案交给旅行,不把存在交给感知呢。前路是未知的,然而正是未知给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、感知存在的机会。在出发之前,给旅行一个冠冕堂皇的意义是自欺欺人,说走就走,意义就在路上。”

据记者了解,芦笛和王瑞雪两人,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曾徒步登珠峰,并且拍摄了极富纪念意义的婚纱照,对于旅行的情结是不是和这次举动有关的问题王瑞雪说:“其实旅行的情结一直就埋在心底,珠峰之旅也仅仅是情结被打开的一个结果而已。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,个体显得微不足道,我们就像被高科技和各种知识‘绑架’了一样,不断地武装自己,紧跟时代的节奏。在循环往复的工作之余,总有一种被自己抛弃的感觉,所以特别渴望回归,切实的去感知存在。”

对于这次历时一年的环球旅行,资金是最大的屏障,这关系到旅行能不能圆满完成,芦笛和王瑞雪的基本生活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。但记者了解到,芦笛和王瑞雪都是工薪族,标准的“85后穷三代”,旅行经费并不宽裕。“我们将大部分经费用到了购置设备上,包括拍摄装备,我们要全程记录,希望大家能借助我们的‘眼睛’,看到更多”王瑞雪说。对于经费问题,学艺术出身的芦笛对记者表示,他将带上画笔去旅行,一方面是要以艺术的视角记录这次旅行,另一方面在路上也会当街作画出卖,赚取一定的旅行经费。将来回国后,还准备用这些画在北京宋庄美术馆、上上国际美术馆等地举办展览。

王瑞雪对记者透漏,除了绘画,“捡人”也是芦笛的一大特长,本次旅行还未正式启程,来自山西大同的田子明、西藏的闻培、新疆的嘉央多吉等人便联系他,要求加入。对此芦笛说:“路上说不定还能遇到陪我们一起走,或者陪我们走一段路的人,这正像人生。”

旅行的意义何在,无论是长是短,或徒步或搭载交通工具。85后情侣芦笛和王瑞雪的环球之旅,是这一问题的制造者也是解答者。而在他们一系列的解答中,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,存在·感知,既是他们的疑惑,也是他们旅行的意义和原因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的“存在”被无限的放大,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,但回首历史,人们又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湮灭。一面是能够创造一切的不可一世,一面是终归尘土的无可奈何,我们既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位置,也要正视自己存在的意义。重新定位和寻找这种“存在”,是他们踏上旅途的原因,也是他们一行要完成的任务。而一切的答案就在他们一路的“感知”当中,感知自然、感知他人、感知不一样的社会、感知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和穿梭。旅行让他们能够融入其中却又置身事外,这让他们能够以上帝视角来俯瞰旅途的风景和人事,透视自己和未来。存在·感知,路上发生的故事,旅行遇到的惊喜,对未来的解读,在这一刻开始记录。 通过旅行的经历、所感和见闻,用一些零散的文字记录行走日志,其稿件多见于国内外旅行类杂志。

芦熙霖,知名散文作家,榕树下、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,从2004年起便活跃在各文学论坛中,包括西祠论坛、腾讯散文论坛、榕树下等,他善于用朴实的文字,独特的手法演绎真挚的情感,流露出个性鲜明的行者形象,他以平民大众的视角抒写着浪漫、随性的穷游客的行走日志,来倡导低碳、绿色、别致的青年生活 。著有散文集《梦想家的旅行》,长篇散文游记《我的藏游记》、《骑行者游记》,散文诗集《神游者》,中篇小说《穿越死亡之海》及短篇小说《藏北情怀》等。

《藏地情缘》别样的自助旅行之拉萨篇

《藏地情缘》别样的自助旅行之日喀则篇

《藏地情缘》别样的自助旅行之珠峰篇 对于芦熙霖来说,他可谓是个执着的草根创业者,从他2001年接触互联网至今的十多年里,尝试过无数次创业形式,无论是投资域名(俗称“米农”)、网络写手、构建“中国画家村”画家服务交易平台、搭建设计素材资源分享站、网络营销、还是给人设计并开发网站和应用,他几乎涉猎了网络创业的各个方面,而且每次的创业尝试,他都从无到有,再从有到无,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失败的沮丧,但他却从未放弃。在圈子里,他是个敢于尝试的“冒险家”,甚至有些疯狂,用他的话来说,就是:

“有些事儿今天不做,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去做了!”

“趁年轻,(创业)要多折腾!”

“创业是每个有血性的年轻人的梦想!”

“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,所以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!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