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西安修地铁有多难?
01
土壤问题
陕西人爱说“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,三千万儿女气场秦腔。”但这养育了三秦儿女的黄土恰好就是阻碍地铁修建的大敌。
西安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,湿陷性黄土具有大孔隙、垂直节理发育、天然含水量低等特点,浸水后容易发生湿陷。
根据规划,西安地铁 6 条线总里程 251.8km。其中跨越渭/皂/浐河阶地线路总长约 165.8km,占总线路的 85.8%。跨越黄土梁洼/黄土塬/约85.2km,占总线路的 34%。这两类地貌都覆盖着较厚的湿陷性黄土。
而在湿陷性黄土层中建造地铁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技术标准,放眼全世界,这也是个难以攻克的难题。
▲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
一句话总结
西安的土不行,容易塌。
02
地裂缝活动
西安位于汾渭盆地西部,地裂缝灾害十分严重,位于全国之首。而西安城区内的地裂缝灾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地质灾害之一。
自20世纪50年代始,西安共发现14条地裂缝,延伸长度达100km,覆盖面积达150k㎡,在国内外均属罕见。这些地裂缝已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。
▲西安的地裂缝几乎穿过了所有繁华地区
一句话总结
西安的地不行,容易裂。
03
地下文物与地上古建筑
抛开湿陷性黄土和地裂缝运动两个最重要的因素,接下来影响西安地铁的才是文物古迹。
“西安一铲子下去全是古董”这句话并不假,仅地铁 2 号线就涉及 57 处文物保护区,包括 13 处古遗址,其中有高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;古墓群 38 处;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窑藏点 6 处,前后跨越 2000 多年历史。
还有地上的这些古建筑,钟楼城墙大雁塔啥的地基较浅,会被地铁运行时产生的地面沉降和震动效应影响。
幸好,在文物保护方面,西安经验丰富。基本采取地铁建设前考古先行和绕行避让、增加防震等措施。
但这样做的代价也很昂贵。2 号线光用于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就有 2577 万元,仅为了避让明城墙和钟楼工程措施费用就超过 1 亿元,钟楼站为了减震使用的钢弹簧复制板道床 1 公里造价 2000 多万元。
一句话总结
西安的宝贝太多了,不敢乱挖
二、戏曲界拜师的规矩?
旧时,拜师学艺有四种方式:即科班学艺、做手把徒弟、请家中传艺和票友学艺等。
科班学艺,学员入科后,必须按科班排名顺序,另起新名,并以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作为标志,显示科班的特点或学艺的先后。学员多是贫寒子弟,入科班目的是学习技艺,以谋衣食。凡进科班,都要履行入科手续,立“关书”(即学员家长与科班订的契约字据)。学艺时间多是7年,有的还外加帮助科班1或2年。科班负责学员的吃穿,但“天灾人祸、车轧马踏、投河觅井、悬梁自尽,各听天命,不与班社相干”。若学生逃走或半路退学,家长与中保人还要赔偿科班7年的损失。科班里教学时采用“打戏”的方式,即“不打不出功”,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。在科班中,学员最怕的是“打通堂”(即一人犯错,全体挨打)。由于挨打时趴在板凳上,故科班演员都自称“啃板凳出身”。老艺人常将学员的七年学艺称为“七年大狱”。
做手把徒弟,即演员在家中收徒进行的个别传艺。学艺时间、拜师立字据与科班相似。生老病死,老师亦不负责。学艺期间,可任老师打骂。演出收入归师。学艺之余还要帮老师做家务。手把徒弟要想搭班演出还要另拜老师,叫“带道师”,否则,同行不予承认。
请家中传艺,由于出钱请老师教戏,学生一般不太受罪,老师教授也较仔细。一般家道殷富的梨园人家方能做到。这种学艺与手把徒弟一样,都要借台练艺,即搭科班进行演出练习,早晚仍在家中学戏。
票友学艺,票友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,可出钱请老师教戏。他们若以唱戏为生(即“下海”),也需要拜“带道师”,否则将受到同行的歧视。
旧时,拜师学艺有一套程序。尤其是拜著名演员为师,拜师仪式更为隆重。拜师要有引荐人,即“引荐师”,征得老师同意后,方可择定吉日,正式拜师。
拜师仪式一般在饭庄举行,学生负责所需费用。仪式开始,学生先向祖师爷磕头,然后分别向师傅、引荐师、师伯、师叔磕头认师。再拜见各位师兄。行礼完毕,设宴款待。宴席结束后,新徒随师回家,拜见师娘、师兄、师嫂等,一一呈上见面礼。师傅也要给徒弟回礼,称为“衣包借牒”。从此,此徒便成了该老师的入室弟子。按传统,这种师徒关系如父子,即“一日为师,终生若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