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周朝那么多天子却没挖掘出周天子墓?
西周的天子墓不知道在哪,东周的天子墓有被发掘,至少被挖掘了八座。
中国的上古三代(夏商周),由于都是不树不封的葬俗,即地面上没有封土,也不树碑标记位置。所以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墓地的具体位置在哪,往后的人就不知道了。
比如,夏朝的王墓找了几十年,除了一个二里头遗址,什么都找不着。(并且也不能确定是夏朝的遗址)
再比如,商代早中期的历代王陵也是一个都找不着。商代晚期的殷墟还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被人发现的。
西周的葬俗和夏商一样,所以西周的王陵也都没有被发现。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,陕西岐山县周公庙遗址可能是一座西周王墓,具体是不是,还要看后续的考古发现。
相比于西周王墓的发掘进展,东周王墓的情况就要明了的多了。
迄今为止,东周王墓一共被发现了八座,而且全部被盗。
1928年8月,洛阳东郊的平乐镇金村因为一场暴雨,土地出现大面积坍塌。由于洛阳历史上多古墓,所以当时就有人怀疑那里是古墓,带着洛阳铲就前去试探。
结果一挖还真的发现了一座积石积炭墓,而后来在盗挖过程中,盗墓者们居然又在附近相继发现了七座东周古墓。于是一时间,轰动全国的“金村大墓”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。
大墓群被发现后,盗墓贼们蜂拥而至,几近疯狂地掠夺墓葬。此后,外国传教士也加入盗墓行列,推波助澜。
最后,金村大墓被盗掘了六年之久。几乎所有的珍贵文物都被以加拿大人怀履光、美国人华尔纳等为首的所谓西方学者和传教士贩卖到了国外。
↓金村周王墓部分流出国外的珍贵文物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夏朝、商朝中前期、西周的王陵没被发现,商朝晚期的殷墟是1928年10月13日才进行的第一次发掘,所以在金村大墓发现的王陵,是中国上古三代第一个被发现的王陵。
金村大墓被发现后,在位于洛阳西南近五公里处的周山又发现了一片东周王陵区。这个陵区有大冢陵四个,处于高山之上,东西排列。其南为洛水,北畔为平坦园地,三山村即坐落在这块园地的东边。另三面是青峦叠嶂,环绕周山,风景秀丽,确为建陵的理想之地。
据专家考证,这一带应该是春秋中晚期,周灵王、周景王、周悼王、周敬王四位天子的埋葬之处。(因为不确定王陵的主人具体是谁,所以景王、悼王、敬王的陵墓被合称为“周三王陵”)
除了金村陵区和周山陵区外,2002年因为修建广场而发现的“王城陵区”,也是一个东周天子的陵区。
所谓王城陵区,也就是葬在东周洛阳城地下的陵区。这里是西周时期兴建的,供周天子东巡时居住。
当年洛阳政府在这里修广场,修着修着就挖出了一个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享用的“六马拉一车”。因此考古学者便认为此地应该有王陵。
“天子驾六,诸侯驾五,卿驾四,大夫三,士二,庶人一。——《王度记》
不过具体是哪几位天子,暂时还不知道。
另外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处王陵区外,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,洛阳附近还有几座王陵。
一是西周第四代国君昭王,他因为亲自统帅六师军队伐楚,全军覆没,死于汉水。所以死后没葬在陕西,而是葬在了洛邑东南的少室山。
二是东周第二代国君桓王,据说他死后葬在了渑池县。
三是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,他的陵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附近的天子坟,墓冢位于虎头山下。(秦灭周后,周赧王被秦昭襄王降为公,死后葬于汝州市)
总的来说,西周的王陵找不着,东周的王陵没找齐。就目前的考古成果,可以确认洛阳市区附近的王城陵区、周山陵区、金村陵区是三片周天子陵。
而这三片陵区的先后关系,是王城陵区的时间最早,根据史料记载,周灵王之前的周天子大部分都葬于此地。
后来,由于王城之北的谷水暴涨,王城被洪水冲坏,不宜再造陵墓了,所以周灵王才重新踏勘,在王城陵区的西南方向选定了周山陵区。
再后来到了周敬王时期,由于敬王的哥哥王子朝在王城的势力很大,周敬王惹不起,就被迫东迁到成周城,也就是现在的金村陵区附近。
二、十全天子骨难全什么意思?
十全天子骨难全,慈禧玉体露白毛
——满清王朝的最后报应。
1928年7月5日,为害中国达200多年的满清王朝终于遭到了最惨烈的报应。
下午,满清王陵炸药爆发,声震山谷。此次暴力和野蛮考古(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盗墓)的对象是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东陵。
8月,消息传到溥仪的耳中,受了极大刺激。8月18日,宗室前往被盗墓地区查看情况。
满清遗老们从墓地发回如下报告
关于乾隆弘历先生:
乃募人匍入探之,果得头颅骨一。命检验吏审视,确为男体,即高宗也。....下颊已碎为二....腰胁不甚全,由缺左胫,其余手指、足趾诸零骸,竟无从觅。
遗老们见状,老泪纵横。“一代伟人”“盛世明君”的弘历先生,“十全天子”“古稀老人”的乾隆先生,竟然受到这样的待遇!头骨之所以不全,据说是盗墓者要从弘历先生口中撬取夜明珠。同时遭难的有孝贤皇后与皇贵妃三位的骸骨。
三、请问“公元前”是什么意思?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计算的?
公元纪年,原称西历。由西方国家创立。由于他们大多信奉基督耶稣,故把耶稣诞辰一一出生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。
而中国一直采用编年纪史,是以朝代及帝王的年号叠加延续计算的。明清两期倒还简单,基本一个帝王一个年号。但之前就很复杂,尤其是武则天年号换了十七个,计算起来就很麻烦。
公元纪年是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。
而中国历史上的编年史,则是以主干王朝去计算。其基本规律是年号更换时,新的年号从第二年计,所以不会乱。
史学家经过多年努力,把公元纪年和中国的编年史进行了精准的对接和统一。如《三国演义》电视大片中那旁白:建安五年,公元200年……。
至于问到公元前什么意思。原始点一一公元元年己知其来历,就不难解释。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一一温度计,以零为基点,往上是零上多少度,往下为零下多少度。而公元元年对应的是王莽篡汉时期。
有了这个参照点,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将变得十分明晰。
现在是公元2019年。而历史上的两汉则是公元前206年~公元220年,共426年。
夏朝则为公元前2070~前1600年。
这样中国可考的历史,公元前后相加己达4100年。三十多年断代工程的研究及实物考证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但与五千年之说还有九百年之差。在零碎的史料记载中,之前应有一个叫"虞"的朝代存在,传说延续了八九百年。这有待人们进一步发现。